一、学位点简介
皖南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科由首批国医大师李济仁于1973年创立,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中医< <内经>>后改为“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1998年改为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硕士学位点,2009年获批建设“首批国医大师李济仁”工作室,“中医专病—风湿病”连续获批为安徽省“十二五”、“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2012年“中医痹病学”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13年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合作单位,2020年获批建设安徽省名中医李艳名中医工作室,2022年获批建设“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李艳”传承工作室,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李济仁门诊李艳传承工作室,曾培养出仝小林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李梢等优秀校友。已故首批国医大师李济仁、全国中医本草文献学家尚志钧、中西医结合专家汪桐、吴敏毓、胡剑北等长期进行中西医结合研究,为学科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本学科拥有专职教师26人,其中皖南医学院副院长1人,教授或主任医师5人,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3人,博士后合作导师2人,博士生导师资格2人,中医临床学术和技术第一层次带头人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1人,安徽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帕金森及运动障碍学组副组长1人。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年龄知识结构相对合理、团结协作的队伍。
二、科研平台
本学科现有国医大师李济仁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李艳”传承工作室、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李济仁门诊李艳传承工作室、安徽省名医李艳工作室,校级研究机构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新安医学研究中心等多个科学研究机构,目前拥有流式平台、细胞和PCR平台、免疫印迹平台、免疫荧光、临床样本库、动物实验平台等。贵重仪器包括:流式细胞仪、Real-time PCR、凝胶图象处理系统、全自动组织处理器、可视化颗粒跟踪仪,共聚焦显微镜等一流进口设备。其他常用仪器也一应俱全。目前承担研究生、本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中药学、临床药学等多层次、多学科、多专业的教学研究任务。
三、学科方向
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治痹思想传承研究是本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学科后备带头人左坚副教授与清华大学李梢教授团队合作对“寒热药性”、“内湿化热”等理论进行现代化研究,研究紧扣临床实践现状,系统运用多学科研究手段对以“清络饮”为代表的经验方进行临床研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同时以临床效果为导向,有针对性地优化开发现有经验方,以推进理论创新和复方开发为引领,全面推动制剂开发及推广应用。
针灸作用机理及神经康复学研究是延续了我院汪桐教授稳定的研究方向,韩永升副院长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神经心理学及神经康复的科研、临床及教学工作多年,为安徽省重点专科(脑病科)负责人,中国康复医学会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病康复培训基地负责人安徽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帕金森及运动障碍学组副组长。具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科研及解决疑难危重病人的经验,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肝豆状核变性、痉挛性斜颈、帕金森病、Meige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痴呆、重症肌无力、癫痫等。李怀斌教授对衰老所致脑神经元变性、死亡的中药防治、电针刺激对不同脑区神经元分泌和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多角度全方位剖析老年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以及干预措施(电针或中药)发挥的作用。
时间医学研究是我院的科研特色之一,我院也是全国较早开展此项科研的少数几个单位之一。本硕士点长期研究基础上,率先提出了“临床时间病学”。重在对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向愈的时间节律性进行研究。近年来学科后备带头人王秀副教授从钟控基因角度探讨疾病相关的生物节律变化,探讨异常生物节律发生机制及药物影响。并在国内同专业中属于首先提出“中医形体医理学”,主要研究中医理论与临床的形体基础,使中医证候能够与形体结合,中医临床能够与现代实验室检查有机结合。
四、科学成果及相关荣誉
近10年以来,累计培养国医大师学术传承人5 名,出站博士后1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人2 名,省名中医传承师带徒 3 名,硕士研究生 24 名;主持、承担各类课题 17 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 项,省市级科研项目 10 项,校企合作项目4项。获得各类科研及建设经费3000余万元,其中2023年获批的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获得1700万元。举办国家级学术会议4次,最高参会人次达400人次,经验方写入指南1 项,申报发明专利 3 项,编写著作 25 部,发表论文 200 余篇,其中 SCI 收载 60 余篇。主持获得包括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各类奖励 6 项。
五、导师一览
https://www.yjsyy.com/cn/Department/index_1081.aspx
六、研究生就业
近5年,本学科研究生就业率100%,毕业生去向主要为医院和高校等。